独自走在朝圣之路

date
Sep 18, 2024
slug
camino
status
Published
tags
徒步
旅行
summary
和许多朋友聊了这段旅程后我才发现,趁着我的脑海里还留有美好的印象,我需要以文字的方式把它们都记录下来。我便这么一边回忆,一边构思我的文章,直到记忆逐渐模糊干涸。幸运的是,和学生时代的不同,现在的写作并没有任何时间上的压力,我有灵感时才会拿起笔写上那么几段,没灵感时则直接去打游戏,不需要带着镣铐跳舞。我写写删删,写写删删,终于在今天完稿。 瑾以此,献给这段独特的旅行,也献给一直以来风尘仆仆的自己。
type
Life
lang
zh

I

我喜欢徒步,特别是长时间的徒步。
可惜愿意和我一起徒步的朋友越来越少,因为长时间的徒步实在是不容易,不说路途陡峭且遥远,就是背后二三十斤的背包便经常让人吃不消。更加令人沮丧的是,迷路在徒步中是时常的事:夜深人静时,望着杂草丛生的树林,听着昆虫嘶哑的呻吟,找不到去睡觉的营地会带给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其实,徒步的这些困难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算快乐:一种当时觉得痛苦,但事儿后觉得开心的快乐。但很可惜的是,大部分朋友在和我徒步完之后都会向我抱怨道再也不去了。
所以这次我就干脆自己一个人走,也难得可以给自己一份自由:能走到哪就走到哪,喜欢在哪吃就在哪吃,想在哪睡就在哪睡。因为这回徒步大部分都在城镇穿行的缘故,我的登山包也没怎么带东西:两套换洗的衣物,洗漱包,和急救包足矣。
我计划从波尔图翻山越岭到西班牙的边境,再一路北上到圣地亚哥。这是一条历史悠久的朝圣之路,终点是圣地亚哥大教堂,耶稣的门徒圣詹姆斯被认为是葬在了这里从而吸引了很多教徒来这里朝圣。最早的朝圣者可以追溯到11世纪,而在接下来的1000年里,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朝圣者从各个地方出发,最终汇聚于此。而圣地亚哥教堂所在的城市也被叫做Santiago De Compostela,意为夜空中的繁星。西班牙人也亲切的把银河称之为El Camino de Santiago,长长的白色星群就如同旅途中的朝圣者。
圣地亚哥大教堂圣地亚哥大教堂
圣地亚哥大教堂
当然,如果你去到圣地亚哥的博物馆,你可以看到更多关于这个教堂,关于这个城市更美好的故事。但我真正感兴趣是how:这些朝圣者是怎样到达的?这是一个经常被现在的人们所忽视的问题,科技的进步已经让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是遥不可及。但是在交通艰难的以前,大部分朝圣者没有钱去负担昂贵的马匹,路都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而对他们来讲,朝圣的旅途算不上坦荡:经常出没的野兽,时常的政局动荡,各种各样的疟疾。每年都会有朝圣者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死在路上,但这些依然浇不灭他们的热情。所以,他们为什么会踏上这样一个凶险之路?他们到底是怎样克服的这些困难?他们一路上都在想些什么?
走马观花式的旅行回答不了这些问题。250公里的朝圣之路葡萄牙线,坐飞机只需要50分钟,坐大巴也就3个小时,只是睡一觉的时间罢了,未免太过于轻松惬意。只有花上12天重新走一遭他们走过的路,也许才是解答这些疑惑最好的方法。
带着这些问题,我踏上了属于我自己一个人的朝圣。

II

走到巴塞卢什的时候,已经是正午了。欧洲的这些小镇,大约很难用繁华来形容。市中心坐落着一个大教堂,旁边则有一些餐厅和集市。
在谷歌地图上找了个还看得过去的餐厅,我一进门便显得有些不知所措:餐厅里似乎装着整个小镇的人,而服务员却只有那么几个。于是大家点餐全靠谁嗓门大。我虽然对我自己的喉咙有着绝对的自信,但是却一点也不会说葡萄牙语。于是我便在吧台随便找了一个位置,就这么直勾勾的坐着。旁边一个大叔看着我一身朝圣者的打扮倒是对我来了兴趣,用撇脚的英文问我需不需要帮忙。我让他帮我点点菜,随便啥都可以,因为语言不通我自从出来之后基本上从没点到自己想要的。大叔哈哈一笑,帮我点完之后很自来熟的跟我闲聊起来。
他告诉我巴塞卢什随处可见红色的大公鸡,这标志来源于几百年前的一个朝圣者,走到这个小镇时被别人冤枉偷盗。他背着破烂的书包,一身落魄的模样更加证实了他人的怀疑,很快就被投入大牢判处死刑。临刑前他奋力挣扎,指着旁边一只烤熟了的鸡叫到,这只鸡会鸣说我的冤情。说罢,那只鸡突然从餐盘上站立,果真开始叫了起来,而这个朝圣者也获得了自由。这只鸡也被作为标志保存了起来,象征着小镇上的人对朝圣者的包容,理解,与帮助。
我对这种精神深以为然。几百年间的来自各地朝圣者,大部分都是以异乡人的身份走在路上。他们需要被包容也需要被帮助。而这些也正是路上大大小小城镇上的人们所给到他们的。在任何一条朝圣之路上都会遍布着以hospital命名的城镇,这些地方也许很早以前只是村庄,或者甚至是蛮荒之地。但是那样一种帮助的精神,慢慢聚集了很多人,在这些地方建立起了庇护所,救助站和医院。特别是在几百年之前,战争与瘟疫让朝圣之路蒙上了艰难的色彩,也让这些朝圣者更加脆弱。这些城镇也就成为了朝圣者的港湾。这样的精神也在岁月中传遍了朝圣之路周围的每一个城镇,每一个人身上。
巴塞卢什随处可见的大红鸡巴塞卢什随处可见的大红鸡
巴塞卢什随处可见的大红鸡
即使今天,朝圣之路已经没有那么的凶险,全身上下都是精良装备的朝圣者也早已不那么脆弱。但从我自身的经历上来看,我也被这样的精神所打动。不管我走在哪里,都会有各式各样的人和我打招呼,亲切的问我是不是一切安好,并祝我一路平安。如果我迷路了,不管是路过的工人,还是石匠,还是在院子里工作的园丁,甚至走路都摇摇晃晃的醉汉,也能拿出地图,用着生疏的英文焦急的告诉我走错了,路在那边。
路上遇到热心的当地人焦急的告诉我路走错了路上遇到热心的当地人焦急的告诉我路走错了
路上遇到热心的当地人焦急的告诉我路走错了
和大叔聊完已是下午,而我还有三个小时的路要走。匆匆的告别之后,我便顺着巴塞卢什红色公鸡的方向,继续向着圣地亚哥走去。

III

朝圣之路并不是一条孤单的路,路上行走着很多来自地方的有趣灵魂,在这个狭小细长的空间里以各自的速度朝着圣地亚哥大教堂前行。在每天行走的10个小时里,我喜欢当一个观察者,去聆听每一个灵魂踏上这条路的理由。当我触及到更多的灵魂,和他们聊着各自的经历与故事,我逐渐在不知觉中融入到了这些灵魂中,成为了朝圣之路故事的一部分。
在刚开始出发的时候我不知道如何和路上遇到的陌生朝圣者搭话。但这确实是多虑了,一行人,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却不约而同的朝着一个目的地前进,已经足够开启很多话题了。
 
第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来自美国犹他州的老爷子,我完全看不出他快要70岁的高龄了,才见面时我甚至以为他年龄比我父亲还小。
我笑着问他:你这个岁数走那么久的路,家人不担心吗?
他倒是很爽朗:担心啊!怎么可能不担心。我本来想邀请他们一起和我来,但是他们一听说要走两百多公里的山路,都吓坏了。他们也劝我不要来,不过我没听他们的,一个人偷偷便溜出来了。我这一辈子都在登山,这点路其实不算啥,你看我,是不是一点都没70岁的样子?
他爬了一两级梯坎,踹了几口粗气,又开始滔滔不绝:我已经是半辈子的基督教徒了。这次一个人出来,就想体会一下触及灵魂的时刻。很多人都说,在经历了十几天走路的精疲力竭之后,当你眺望远方圣地亚哥的教堂时,就会出现那样的感觉。
我倒是一直一路上都记着他说的话,作为一个不那么虔诚的基督教徒,我很期待遇到属于自己的“康斯坦丁时刻”。剧透一下:到最后我没有那样的经历,但当时看着远方雄伟的教堂时,内心还是涌出一种别样的热泪盈眶。
老爷子最让我惊讶的一点是,他整个旅程完全没有规划。他甚至不会提前一天订好住宿,而是晚上在镇上一家一家的去找庇护所,颇有几分洒脱。我想,除了去找寻自己的“触及灵魂”的时刻,在这次旅程中他还是想向他家人证明他依旧年轻,从未老去。我倒是从交谈中感受到了他满满的活力,比如他不仅一次骄傲的告诉我,他每天可以走30多公里的山路,是不是难以置信?
确实难以置信。说来惭愧,我20岁的小伙子每天走27,28公里已经累的瘫倒在了床上。老爷子确实越活越年轻了。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第二个触动到我的是一个来自德国的中年人,这已经是他第二次走上这条路。六年前,工作上他遭遇滑铁卢,愤然离职,孤身一个人来到葡萄牙第一次踏上朝圣之路。而这次则是遇到爱情上的磨难,和妻子分道扬镳,又一次踏上旅程。据他自己所讲,在他生命出现重大变故时,他总是会想到去一个人徒步,留给自己一段充足的独处时光,独自思考。
徒步,尤其是这样长时间的独自徒步里,有着一长段时间孤单无趣的时光,因为总会有着那么一时刻,突然间就厌倦了近处的花草,远处的山海。但是路还是要走的,所以只好一个人苦中作乐,也便是自己与自己独处。在我现在这短暂的20多年生命中,很多时间我都是在独处,但我从来都没有真正静下心来与自己独处,而是一个人看书玩游戏。徒步给了这么一个难得的机会,除了走好脚下的路,剩下的就是不断的与自己对话。
之前吃饭的时候,我跟朋友讲述了这段经历。她好奇的问我所以我想了啥?悟出了什么人生道理了吗?我尴尬一笑。我只记得我走路时自己一个人想了很多,但是具体想了些啥着实是没印象了。不过,那时的我正好才结束自己学生生涯,估摸着也就是过去的生活,未来的工作,感情上的不甘云云。至于想出来了些什么,老实来讲啥也没有。如果说单靠徒步便能大彻大悟未免也太过于童话。这些事哪有那么容易想明白。
我记得当时在餐桌上我问那个德国人:你觉得走完朝圣之路对你解决这些事情有帮助吗?
他苦笑到:有啥帮助?所有事情还是一地鸡毛。但是在这段时间内,至少能与自己和解,能放下这些事情,原谅自己的错,继续走下去。
他这句话很是实在。在走之前我一直幻想着,走上朝圣之路能带给我很多改变,比如事业上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了,比如情感上突然就开窍了。但其实走完之后才发现什么也没改变,生活依旧是生活,遗憾终归还是遗憾。唯一教会我的就是路依旧是路,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的走下去,走到风尘仆仆,走到放下所有烦恼,问题,执念,与自己和解。

IV

朝圣之路的美食那是绝对值得我专门花点时间好好聊聊,我想了想,最好的方式便是流水账一般的唠唠我“肚子”一路上的“见闻”。
因为每天走路消耗巨大,我在吃上倒是一点都不克扣自己,我一直都秉着俩根本原则:“饿了就吃”和“要吃就吃的好”。非常幸运的是,伊比利亚半岛的美食非常符合我的口味。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首先不得不提到的就是葡萄牙蛋挞,这绝对是我整个旅程中吃的最多次的食物。和我小时候吃的最多的KFC蛋挞不同,葡萄牙蛋挞都是皮厚块头大,但是因为在蛋液里额外加了柠檬汁的缘故,吃起来不会太过于腻。从味道上来看,中国的蛋挞喜欢加上炼乳和淡奶油,所以奶味更加充足厚实。葡萄牙蛋挞只会加纯牛奶,而且一般都会放肉桂,掩盖了不少蛋味和奶味,我个人来讲不是很喜欢,因为我实在品尝不来肉桂味儿。
葡萄牙无论什么偏僻的地方都会有蛋挞,所以一路上蛋挞都是我的早点,就着黑咖啡吃正好综合蛋挞的油腻。可惜早点我吃的都匆匆忙忙,没时间照相,我翻遍了相册,只找到了一张和蛋挞有关的照片,略微可惜。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上图中的猪肚饭和葡萄牙烤鸡,是我落地波尔图后吃的第一顿饭。老早便从我母亲口中得知葡萄牙的猪肚是一绝,一吃,果真。猪肚炖的十分软糯,配上绵密的大豆,让人味蕾大增。整道菜也是咸甜口,非常下饭。与之相比,葡萄牙烤鸡稍微差点意思,鸡胸肉烤的比较柴。鸡腿鸡翅还是很juicy的,并且肉有股很浓厚的独特烟熏味,十分有特色。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葡萄牙的海鲜饭和西班牙有着不少差别。葡萄牙的海鲜饭有很多汤汁,严格意义上来讲,这应该算是烩饭。个人还是更加喜欢葡萄牙版本的,鲜汤泡着白米饭,不管是什么食材哪种烹饪,都是一绝。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在第一天晚上的青旅吃上的晚饭。其实就是一碗十分普通的南瓜汤和面包,但是对于一个刚走了20多公里的我来讲,这不亚于山珍海味。本来我想着出去吃大鱼大肉,但可惜方圆一公里啥都没有,而我的双腿已经无法支撑我走到下一个小镇。这碗香甜的南瓜汤还是值得出现在这里。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第二天赶紧奖励自己一顿大餐。牛排非常鲜嫩多汁,但其实我更想表扬一下这碗咸鲜味的葡萄牙红豆汤,不管是配着米饭还是就着牛排,都非常的搭。做法好像也非常简单,我准备下次聚会的悄悄露一手:)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这是上文说的巴塞卢什餐馆大叔帮我点的猪杂饭。虽然卖相不咋地,但是味道非常好,猪杂和香肠软烂入味,就着米饭和白面包吃正正好,并且价格便宜的令人诧异——猪杂饭,白面包,一碗玉米浓汤,和一杯饮料一共7欧。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看到一片一片的火腿大概大家就猜到了,这是在西班牙。我到的时候已经很晚了,大概9点多钟才从青旅出来觅食,但好在西班牙人的作息与我类似,都是晚睡晚起,一般也都是八九点才吃晚饭。和我单纯的喜欢睡懒觉不同,关于西班牙人如此奇怪的作息,他们其实有着自己的苦衷。如果你仔细在地图上看,你会发现处在西欧西班牙居然和在中欧的布鲁塞尔是一个时区,并且竟然比马德里东边的伦敦还晚了一个小时。罪魁祸首则是100年前的弗朗哥,为了报答纳粹德国对弗朗哥政府的帮助,故意把时钟调早了一个小时,与德国对齐。这就导致很多时候西班牙的时间和太阳的出没规律完全不符,西班牙人也就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晚睡晚起。在我所在的西班牙西北部加利西亚,时差更为严重,9点多了天都没黑,正是餐厅的高峰期。
说回食物,火腿片出乎意料的非常好吃,看来餐馆老板并没有拿我当游客宰。他向我推荐这道菜的时候非常自豪的告诉我这是新到的火腿,然后叽里呱啦吹了一大堆牛,可惜我一句也听不懂,只好”si si si gracias”。火腿片最经典的吃法便是搭配着面包片吃,入口时油脂会在嘴里划开,慢慢浸入到面包片里,混着大麦的香气,味道非常有层次感。老板看着我吃的津津有味,心情大好,主动说请我喝红酒,火腿配着酒更有感觉。但可惜本人酒量实在不好,第二天还得赶路,婉拒了老板的好意。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西班牙加利西亚以美食闻名,其在西班牙的地位应该是与川菜在中国的地位相当。得益于优秀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加利西亚有着丰富海产资源的同时那里种植的大麦土豆等也十分美味。上图中的菜是我吃过加利西亚美食里里面比较有印象的。
第一张图片的菜是帕德龙辣椒(帕德龙是一个地名),其实就是把辣椒放进烤箱里烘烤一阵,然后放点海盐便可以上桌了。味道和川菜的炒辣椒差不多,但是大颗粒的盐太过于不均匀,导致有些辣椒非常咸,有些辣椒没味道,估计是厨师做菜时不太仔细。但总体来讲味道还是十分不错的,因为这个来自帕德龙辣椒有股独特的干香。我自认为在吃辣椒上我很有经验,品尝过很多不同地方的辣椒,而帕德龙辣椒定能排上前几名。
第二道菜是加利西亚非常有特色的八爪鱼。这道菜的烹饪方法独特,将八爪鱼和土豆一同煎制,使得两种食材都达到了恰到好处的软糯口感。在高温下,八爪鱼表面呈现出诱人的金黄色,而内里却依旧鲜嫩多汁。土豆也被煎至外酥里嫩,并且吸收了部分八爪鱼的鲜美汁液,味道非常丰富。两者简直绝配。
notion imagenotion image
语言应该是我这一路上最大的障碍,因为我既不会说西班牙语,也不会说葡萄牙语,而大部分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也不会英语和中文。更为糟糕的是,我比较懒惰,基本不用翻译器。大部分时候在餐馆吃饭都没办法正常与老板交流,所以你们应该明白能点上之前说的那么多美味的食物我真的煞费苦心。但是,上图的餐馆是个例外。O Porrino是一个非常小的城镇,基本上没什么中国人居住,也基本上见不到中国游客。我随便走到了一个小餐馆,然后又一如既往的看着全是西班牙语,一张图片都没有的菜单在那里自己研究。老板这时走了过来,问我是不是chino,然后拿出了一本他自己翻译的中文菜单。我着实震惊了。并且老板怕有些地方翻译的不好,又专门拿出了手机,用ChatGPT重新解释了一遍。
我很好奇的问老板:为什么会准备中文菜单呢?会有很多中国人来吃吗?
他回答道:我准备了很多不同语言的菜单,因为我知道朝圣之路上会有着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我想尽可能的帮助到他们。
我深受触动。
 

后记

到圣地亚哥的时候还下着小雨,我直奔圣地亚哥大教堂拍了一些游客纪念照。一个美国大妈看着我一身朝圣者的装备,自告奋勇的过来帮我拍照。临走时她告诉我,她是一个基督徒,特别想走一次朝圣之路,但是苦于自己太老了,害怕路上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意外,最后没办法坚持到终点。我其实特别有感触,在出发之前我安慰了担心的父母,说一切都尽在我的把握,我的计划非常完美。但其实我哪有什么计划?往返朝圣之路的机票和两晚上在波尔图的酒店订单便是我计划的全部,我当时甚至不知道我在朝圣之路上我能睡在哪里。出发前我和我一个好朋友吃饭,告诉他此行的我就只有两个目标:活着到圣地亚哥,护照别丢,这便是成功。忐忑的我也专门联系了一个我母亲在西班牙的一个好朋友,背了一下她的联系方式,以防有任何意外发生。
但当我真正走上朝圣之路时才发现,我的所有担心都是多余的。这条路确实是一趟充满挑战的旅程,但是它的困难却和我之前预料的完全不一样。无论我做了如何充足的心理建设,只有我真正踏足朝圣之路,才知道这到底意味着什么。就像我在路上遇到的那个美国老爷子,和另一个快要80岁的瑞士老太太,他们当然知道朝圣之路非常困难,尤其是对他们这个年纪,但只有当他们坚定的迈向了这个挑战,才知道这点山路其实不足为惧,他们依旧年轻,依旧充满活力。
同时,这条路上有着完全让我意想不到的一种温情。即使很多时候有着天然的语言障碍,很多人都会尽力的去关心和帮助着我,无论他们是当地人还是朝圣者。
我这篇文章里提到的所有的人,故事,和美食,都只有在我真正迈开步子走完这条路之后,才能经历的。出发前的忐忑与担心都消失在了一路上的田野之中,而所有旅途上的温暖与困难,都承载在了我的朝圣之路护照上的一个又一个印章之上,化作了我在圣地亚哥大教堂下激动的泪水。
每个朝圣者都会有一本专门的“护照”。路上的庇护所,教堂,餐馆都会在上面盖章记录每个朝圣者都会有一本专门的“护照”。路上的庇护所,教堂,餐馆都会在上面盖章记录
每个朝圣者都会有一本专门的“护照”。路上的庇护所,教堂,餐馆都会在上面盖章记录
 
夜里,我随便走进了圣地亚哥当地的一个小酒馆,早就听闻西班牙那醇香厚重的葡萄酒,不胜酒力的我,还是坚持的倒上了一杯。为了这条路,为了这些人,为了这座城,也为了一直以来风尘仆仆的自己。
摄于葡萄牙小镇巴塞卢什摄于葡萄牙小镇巴塞卢什
摄于葡萄牙小镇巴塞卢什